弦脉,举之无有,按之如弓弦状。(一曰如张弓弦,按之不移。又曰浮紧为弦)
一、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
弦脉是脉张力增高的典型脉象,核心特征如下:
位置中取明显:
轻取(举)时脉搏不显(“举之无有”),需中等力度按压方可触及。
重按时脉管坚硬紧绷,指下如按琴弦或拉紧的弓弦,挺直有力,按之不移。
脉体紧张度高:脉管壁张力显著增加,触感如按压绷直的钢丝,无柔和起伏感。
脉势直长,端直以长,从寸部延伸至关、尺部(“如张弓弦,按之不移”)。
形象比喻:如按琴弦:手指轻触琴弦时无震动感(举之无有),用力按压时弦线紧绷坚硬(按之如弓弦状)。
生理性变异与影响因素:
年龄因素:老年人因血管硬化,脉象常偏弦,属生理性退化。
情绪与季节:
春季肝气升发,健康人脉可微弦(春弦)。
长期焦虑、紧张者,交感神经持续兴奋,脉可弦。
体型差异:消瘦者皮下脂肪薄,弦脉特征更易感知。
二、操作手法要点
举(轻取):手指轻触寸口皮肤,弦脉在此力度下搏动微弱或不显(“举之无有”)。
寻(中取):中等力度下压,脉象清晰呈现“如弓弦状”的紧绷感。
按(重取):深压至筋骨,脉体依然坚硬不移,无柔和之象。
三、临床意义(主病)
弦脉的脉象特征是端直以长,如按琴弦。特点是脉形端直而形长,脉势较强、脉道较硬,切脉时有挺然指下、直起直落的感觉,故形容为“从中直过”、“挺然于指下”。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,轻则如按琴弦,重则如按弓弦,甚至如循刀刃。
临床意义:多见于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胃气衰败。
机理分析:弦脉在脏应肝,血是脉气紧张的表现。
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以柔和为贵。若情志不逐,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,气郁不利致经脉拘束,则见弦脉。气机阻滞,阴阳不和,亦可致脉弦。若疟邪侵入,伏于半表半里,少阳枢机不利亦可见弦脉,如《金匮要略·疟病脉证并治》谓:“疟脉自弦。”寒热诸邪、疼痛、痰饮等,均可使肝失条达,气机阻滞,阴阳不和,脉气因而紧张,故脉可强硬而弦,并随邪气性质不同而或为弦紧,或为弦数,或为弦滑等。
虚劳内伤,中气不足,肝木乘脾土;或肝病及肾,阴虚阳亢,也可见弦脉,但应为弦缓或弦细。如脉弦劲如循刀刃,为生气已败,病多难治。如《脉诀刊误》说:“弦而耎,其病轻;弦而硬,其病重。”以脉中胃气的多少来衡量病情轻重的经验,临床有一定意义。
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,是由于初春阳气主浮而天气犹寒,脉道稍带敛束,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,此为春季平脉。老年人脉象多弦硬而失柔和,为精血衰减,脉道失其濡养而弹性降低的征象,属于生理性退化表
现。
弦脉主气机郁滞、痰饮内停、疼痛、肝胆病,反映机体“紧张状态”:
肝胆系统疾病(最常见):
肝气郁结:情志不舒,气机阻滞,脉弦有力。
肝胆湿热:如胆囊炎、黄疸,脉弦滑数。
肝阳上亢:高血压、头痛,脉弦硬有力(如按刀刃)。
痛证与痉挛:
内脏痉挛性疼痛(胆绞痛、胃肠痉挛),脉弦紧。
机制:疼痛→交感神经兴奋→血管平滑肌收缩→脉管张力增高。
痰饮内停:水液代谢失常(如胸水、腹水),脉多弦滑。
机制:水饮压迫脉道,气血运行不畅。
虚证弦脉(危重信号):
阴虚阳亢:弦细数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后期)。
胃气衰败:弦硬如循刀刃(真脏脉),提示脏器衰竭。
四、弦脉形成机制(现代医学视角)
弦脉的指下特征(脉管紧绷、按之不移)本质是血管张力持续性增高与脉管壁结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机制可分层解析:
一、神经-体液调节失衡:急性张力增高的核心
交感神经兴奋主导:
疼痛/应激(如胆绞痛、焦虑):→激活下丘脑-交感神经-肾上腺髓质轴→儿茶酚胺(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)大量释放→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
→小动脉强烈收缩
结果:外周血管阻力增高,脉管壁张力骤升→触感如拉紧的弓弦(弦紧脉)。
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(RAAS)激活:慢性应激/肾灌注不足(如心衰、脱水):→肾脏分泌肾素→血管紧张素Ⅱ(AngⅡ)生成→直接收缩血管+刺激醛固酮保钠保水→血容量↑+血管持续收缩→脉管长期紧绷(弦硬脉)。
炎症介质参与:
慢性肝炎/胆囊炎等:→白介素-6(IL-6)、肿瘤坏死因子(TNF-α)释放→促进内皮素-1(ET-1)合成→最强缩血管物质ET-1持续作用→血管张力不可逆性增高。
二、血管壁结构重构:慢性弦硬的病理基础
动脉粥样硬化:高血压/高血脂持续损伤血管内皮→脂质沉积+平滑肌细胞增殖→胶原纤维取代弹性纤维→血管壁僵硬度↑→脉来弦直无起伏(如按琴弦)。
血管钙化:
慢性肾病/糖尿病:→钙磷代谢紊乱+成骨细胞样转化→羟基磷灰石沉积于血管中膜→脉管钙化如竹管→弦硬如刃(真脏脉)。
纤维化浸润:肝硬化/自身免疫病(如系统性硬化症):→成纤维细胞活化→胶原过度沉积于血管外膜→脉道被纤维组织捆缚→按之不移如循刀刃。
三、血液流变学异常:加剧脉道阻力
高黏血症:红细胞增多/高脂血症:→血液黏滞度↑→血流阻力增大→血管被动扩张受限→脉体细弦(弦细脉)。
高切变力状态:血管痉挛/狭窄部位下游:→血流速度加快→对血管壁侧压力增高→脉管张力代偿性增强→弦而搏指(如高血压早期)。
四、特定器官病变的反射性影响
肝胆疾病(左关弦):胆囊炎症/结石→刺激腹腔神经丛→内脏-躯体反射→桡动脉血管张力反射性增高。
肾脏疾病(尺脉弦):肾结石/肾缺血→激活肾神经传入纤维→中枢交感兴奋→全身血管收缩。
关键病理场景的机制对应
弦脉类型
现代医学机制
代表疾病
功能性弦脉
交感神经急性兴奋(一过性血管收缩)
胆绞痛发作、惊恐障碍
器质性弦脉
血管壁纤维化/钙化(永久性结构僵硬)
高血压肾病、糖尿病血管病变
高动力弦脉
心输出量↑ + 外周阻力↑(脉压增大但血管张力高)
甲亢危象、嗜铬细胞瘤
低灌注弦脉
代偿性血管收缩(维持血压)
心衰早期、脱水休克
与浮脉的机制差异
机制
弦脉
浮脉
血管张力
持续增高(收缩占优)
短暂降低(扩张为主)
主导因素
交感兴奋 + 血管结构改变
炎症介质 + 代谢需求
血流动力学
外周阻力↑↑
心输出量↑ + 外周阻力↓
触感本质
脉管壁硬度↑(如按钢丝)
血管充盈度↑(如按充气皮管)
总结:弦脉的现代医学本质
弦脉是血管紧张度病理性增高的体表投影,其形成存在三级机制:
功能性层面:交感-儿茶酚胺系统急性激活(对应弦紧、弦数脉);
结构性层面:血管壁纤维化/钙化/脂质沉积(对应弦硬、弦革脉);
血液层面:高黏滞血症加剧血流阻力(对应弦细涩脉)。
五、常见病理场景的现代解读
疾病类型
机制剖析
脉象特点
高血压病
外周阻力↑ + 动脉硬化→血管壁张力持续增高
弦硬有力
慢性肝炎
肝组织炎症→门静脉高压→内脏血流阻力↑
弦细或弦滑
胆石症急性发作
胆道痉挛 + 剧痛→交感神经强烈兴奋
弦紧而数
心力衰竭早期
代偿性交感兴奋→外周血管收缩
弦而无力
动脉粥样硬化
血管壁钙化、弹性↓→脉搏传导僵硬
弦硬如革(革脉)
六、弦脉辨证细化体系
1、兼脉辨证体系
弦紧脉:
形成机制:寒主收引,气滞挛急。寒邪凝滞经脉,气血运行受阻,脉管紧绷如绞索。
主病证型:寒凝肝脉证(寒疝腹痛)、寒实内结证(急腹症)。
核心症状:冷痛剧烈、遇寒加重、面色青白、四肢拘急。现代对应胆绞痛、肾结石发作期。
弦数脉:
形成机制:气郁化火,热灼脉络。郁滞之气转化为火,加速血行而脉数,热邪灼脉致张力增高。
主病证型:肝郁化火证(更年期潮热)、肝胆湿热证(急性胆囊炎)。
核心症状:胁肋灼痛、口苦目赤、急躁易怒、小便短赤。现代对应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高血压危象。
弦滑脉:
形成机制:气滞水停,痰浊壅塞。气机阻滞津液输布,聚而成痰,痰气交阻脉道。
主病证型:痰气互结证(梅尼埃病)、风痰上扰证(脑梗死)。
核心症状:眩晕呕吐、体胖苔腻、喉中痰鸣、胸闷纳呆。现代对应高脂血症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。
弦细脉:
形成机制:阴血亏虚,脉道失充。阴液不足脉体不荣而细,阴虚不能涵阳致肝气亢逆而弦。
主病证型:肝肾阴虚证(慢性肝炎)、血虚肝郁证(围绝经期综合征)。
核心症状:胁隐痛目涩、失眠多梦、腰膝酸软、月经量少。现代对应慢性贫血、早期肝硬化。
弦迟脉:
形成机制:阳虚寒凝,气血滞涩。阳气衰微不能温运,寒凝气滞致脉行迟缓而紧绷。
主病证型:寒滞经脉证(雷诺病)、脾肾阳虚证(甲状腺功能减退)。
核心症状:畏寒肢冷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泄、关节冷痛。现代对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。
弦涩脉:
形成机制:气滞血瘀,脉络不畅。气机郁结血行瘀阻,脉道艰涩如轻刀刮竹。
主病证型:瘀阻肝络证(肝硬化)、癥瘕积聚证(子宫肌瘤)。
核心症状:刺痛固定、皮下瘀斑、舌质紫暗、肿块坚硬。现代对应冠心病心绞痛、恶性肿瘤进展期。
沉弦脉
形成机制:
气滞血瘀深伏于里,郁结不伸。邪气郁闭于脏腑深层,气血运行受阻,脉道拘急而位置深隐。
主病证型:
里实郁结证(如肠梗阻、胆结石嵌顿)
肝郁血瘀证(如肝硬化、附件囊肿)
核心症状:
腹痛拒按、胁下痞块、便秘或便溏不爽、舌质暗紫。
现代对应:
肠粘连、慢性胰腺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辨证要点:
弦紧与弦数需鉴别寒热属性:前者痛势剧烈如刀绞,后者痛伴灼热感;
弦滑与弦细需分辨痰湿虚实:痰盛者苔厚腻身困重,阴虚者舌红少津形消瘦。
2、三部叠加辨证精要
寸关尺三部的弦脉组合,可定位病位深浅与脏腑传变:
寸部显弦:
左寸弦:提示心肝火旺上攻,症见头痛目赤(高血压脑病)、失眠惊悸(焦虑症);
右寸弦:标志肺气壅逆不降,症见咳喘胸痛(胸膜炎)、喉中痰阻(喉痉挛)。
关部显弦:
左关弦:直指肝胆郁滞,症见胁痛口苦(胆囊炎)、烦躁易怒(躁郁症);
右关弦:揭示脾胃气逆,症见胃痛呕吐(幽门痉挛)、嗳气吞酸(胃食管反流)。
尺部显弦:
左尺弦:反映下焦寒凝,症见少腹冷痛(附件炎)、小便涩痛(输尿管结石);
右尺弦:提示命门火衰,症见五更泄泻(肠易激综合征)、腰膝冷重(骨质疏松)。
中医脉诊将寸口脉分为寸、关、尺三部,分别对应不同脏腑。弦脉在不同部位的显现,反映病位与病机的差异:
一、寸部弦脉(主上焦病)
分部
中医定位
临床意义
典型病症
左寸
心、心包
1.心脉挛急: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 2.肝阳扰心:高血压性头痛、失眠
心绞痛、偏头痛、焦虑症
右寸
肺、胸中
1.痰饮停肺:胸水、慢阻肺 2.气机郁闭:胸胁胀痛、咳嗽气喘
胸膜炎、哮喘、肺纤维化
现代机制:
左寸弦:交感神经兴奋→冠状动脉痉挛(心绞痛);颅内动脉紧张性升高(偏头痛)。
右寸弦:胸膜炎症刺激→肋间神经反射性痉挛;支气管平滑肌收缩(哮喘)。
二、关部弦脉(主中焦病)
分部
中医定位
临床意义
典型病症
左关
肝、胆
1.肝气郁结:情志抑郁、胁痛 2.肝胆湿热:胆囊炎、胆结石 3.肝阳上亢:高血压
肝炎、胆绞痛、更年期综合征
右关
脾、胃
1.胃气上逆:嗳气、呕吐 2.痰湿困脾:腹胀、纳呆 3.胃脘痉挛:急性胃痛
胃溃疡、幽门痉挛、胰腺炎
现代机制:
左关弦:胆道Oddi括约肌痉挛(胆绞痛);肝门静脉高压(肝硬化)。
右关弦:胃肠平滑肌痉挛(肠易激综合征);胃酸刺激迷走神经反射(消化性溃疡)。
三、尺部弦脉(主下焦病)
分部
中医定位
临床意义
典型病症
左尺
肾、膀胱、小肠
1.下焦寒凝:小腹冷痛、疝气 2.肾虚水泛:腰膝酸软、水肿
肾结石、前列腺炎、附件炎
右尺
命门、大肠
1.肠腑气滞:便秘、腹胀 2.胞宫瘀阻:痛经、肌瘤 3.肾阳衰微:畏寒肢冷
肠梗阻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
经典组合模式:
双关俱弦:肝脾同病,气机壅滞中焦。见脘腹胀满(肠梗阻)、情绪抑郁(躯体化障碍)。
寸关弦而尺弱:上实下虚,肝阳浮越于上,肾精亏于下。见头晕耳鸣(梅尼埃病)、下肢浮肿(心肾综合征)。
六脉皆弦:全身气机郁闭或痰饮泛溢三焦。见周身紧绷(纤维肌痛综合征)、顽固水肿(肾病综合征)。
3、危重证弦脉识别
弦脉若现以下特征,预示病情危殆:
弦硬如循刀刃:脉管触之坚硬如金属,毫无柔和之象(胃气绝);
见于肝癌晚期门静脉高压、尿毒症血管钙化。
弦急无根:
浮取弦紧搏指,沉取骤然无力消散(无根脉);
标志元气暴脱,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。
4、辨证细化的临床价值
动态观察疾病传变:
慢性肝炎患者脉象从弦滑(活动期湿热壅盛)→弦细(迁延期阴虚火旺)→弦涩(硬化期瘀血阻络),提示病机从实证向虚证、气滞向血瘀的演变。
指导精准用药:
弦紧脉需温通散寒:寒凝肝脉用暖肝煎(小茴香+肉桂),寒实腹痛用大黄附子汤;
弦数脉当清泻郁火: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,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;
弦滑脉宜化痰行气:风痰上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,痰热结胸用小陷胸汤;
弦细脉必滋阴柔肝:肝肾阴虚用一贯煎,血虚肝郁用滋水清肝饮。
预判疾病转归:
弦紧脉转为弦缓:示寒邪渐散(如肾绞痛缓解);
弦数脉转为弦细:示火退阴伤(如甲亢控制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);
弦滑脉持续加重:警惕痰瘀互结(如高脂血症进展为脑梗死)。
七、总结与应用提示
核心特征:“举之无有,按之如弓弦”——轻取不显,中重取紧绷不移。
临床鉴别要点:
实证:弦而有力(肝郁、痛证)、弦滑(痰饮)。
虚证:弦细无力(阴虚)、弦硬无胃气(真脏脉,危候)。
动态观察价值:
弦脉从柔和→弦硬:提示高血压进展或动脉硬化加重。
弦紧→弦数:病邪从寒化热(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)。
现代应用启示:
弦脉是交感-血管张力亢进的体表标志,见于疼痛、应激、代谢综合征。
动脉硬化性弦脉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需结合血脂、血管超声评估风险。
经典总结:
“弦为肝脉,主诸痛,主痰饮,主气郁,亦主虚劳。”
——《濒湖脉学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胜宇配资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-股票配资代理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